《老夫子》、《麥嘜》、梁鳳儀的財經小說,與 《 小熊維尼 》 和 《 男女關係 》 有甚麼分別呢?他們都拍成電視電影,都有衍生商品,但《老夫子》講穿唐裝的低下階層,梁鳳儀財經小說的主角多來自上流社會,他們都沒有《 男女關係 》主角既非上流社會也不是低下階層的中產階級身份,《麥嘜》的主角是講廣東話的豬,也沒有《 小熊維尼 》 的一口純正英 —— 這些創意工業典型標籤。

創意工業作為一種特定行業分類,由來已久,所以它必須以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來呈現,方能被香港人如新大陸般來發現並參與發展。漫畫《 男女關係 》高舉創意工業的旗幟,透過創作者所掌握的各種傳媒空間高速進入普及文化領域,它究竟塑造著何種新式價值觀?

—— 編者按

近幾個月來,作家陶傑挾著「香港第一才子」 之名在商業電台主持 《 光明頂 》,既帶諷刺意味、又兼分析時事政情,節目和主持人的氣勢似乎一時無兩。然而,作為陶傑電台節目長期聽眾的我,卻深有感觸:以往陶傑在 《 講東講西 》 中所散發的那一丁點彬彬文質和素養,不知何故已消失殆盡;一下子,他竟搖身一變,成為咄咄逼人、心浮氣躁、用詞遣句極盡嘩眾取寵能事的 「名嘴」!真箇叫人驚心動魄。雖然如此,陶傑在報紙上撰寫的雜文依然是受歡迎的,因為他對時人時事的比喻仍然尖刻,看了夠過癮。香港人看副刊專欄,為的也就是過把癮而已。

陶傑寫都市情慾觀

上個月,這位已先後染指電台、電視和舞台劇創作的 「香港第一才子」,更首次以高姿態闖進以年輕人為市場主導的漫畫領域,出版了由他編寫故事、怪雞漫畫家黎達達榮作畫的漫畫單行本 《 男女關係 》。

陶傑作為一個雜文家,可以成一家之言,然而要描繪都市男女的愛慾關係,又能否得心應手,或有過人之處呢?我們且對漫畫的人物造型、畫工和分鏡構圖等按下不表,只集中討論故事構思和當中所呈現的愛情觀念。

《 男女關係 》 的主角是兩男一女。兩名男主角是牛津大學的畢業生:香港人趙嘉強是藝術史學士,青島人劉軍則是牛津大學的經濟系研究生。女主角孫丹媚,香港富家女,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碩士畢業。第 1 集故事大概如此:嘉強和丹媚原是一對情人,在同一間美資跨國企業工作,其後兩人分別和空中小姐Esther及剛到香港工作的劉軍,發生了性關係……

強姦 7.1 歷史事件

明顯地,陶傑要藉著這些人物描繪現今有良好教育背景及生活水平的中產一族的愛慾觀。故事以去年的 7.1 反 23 大遊行揭開序幕,就更見作者欲將個人的愛情與歷史的運轉緊扣起來的野心。故事的第 1 句這樣寫道:「『天上的星星為何像人群般擁擠?地上的人群,為甚麼又像星星那樣疏遠?』 七月一日,不但改變了一個城市,也改變了嘉強和丹媚的生命。」

以歷史事件作為愛慾故事註腳的例子歷來不少,如張愛玲的 《 傾城之戀 》 和米蘭.昆德拉的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前者以香港的陷落,成就白流蘇的愛情,後者以布拉格之春,連繫起男女主角的生死愛慾,歷史與個人因此成為一種有機的結合。

本來,藉漫畫故事對董建華管治下的香港,作一時代寫照,是一個極佳的嘗試,亦正好彌補本地漫畫欠缺寫實元素的弊病。可惜,在 《 男女關係 》 中,我卻看不到歷史和個人之間任何有機結合。幾個主角的生命並沒有被香港現今的政治事件影響多少,經常掛在口邊的,只是一些生硬、關於愛情和男女關係的比喻。 「7.1 大遊行」,變成只是一個被隨手拈來粧點歷史感的調味劑,沒有任何必要性;套用陶傑先生愛用的句子模式來說,就是 「強姦了 7.1 這個歷史事件」。

主角滿口陶傑腔

《 男女關係 》 標榜的是中產上班族的愛慾故事,當中牽涉一些辦公室的政治角力,但故事主軸,仍然是幾個主角交錯的愛慾關係。然而,漫畫中最令人感到渾身不自在之處,正是這些主角。他們欠缺血肉,說起話來,都帶 「陶傑腔」。譬如女主角說:「好的男人,就像好的房子,該有一個無敵的海景,讓住在他心中的女人看得很遠。找到一所稱心的房子是終身的投資,供款期二十年,就像栽培感情,一點一滴地灌溉。」 若果故事的角色,僅是作者賣弄聰明的傳聲筒,那何不乾脆寫雜文算了?故事中最令我大惑不解的一段,是嘉強跟初相逢的空中小姐 Esther 做愛完畢後所說的一番話:「經受過一場瘟疫,甚麼也看得開,金錢!愛情!…… 對於生命,從此我們會抓得緊一點。」 這番對生命反思的說話,出自一個正在背叛愛侶的人士之口,豈不叫讀者啼笑皆非?

普羅質素的中產

《 男女關係 》 幾個主角,被設計為國際知名學府的畢業生,可是他們除了物質生活處於中產水平外,所顯露出來的思維方式,竟是絕對香港普羅大眾的質素:趙嘉強追求的是成功、上位,丹媚追求的是可供託付的男人。而他們對性所採取的輕率態度,也像極了三流電視片集的劇情 — 一個眼神、幾句說話之後,就可以閃電式交合。縱然陶傑在書中刻意經營出一種理想的中產生活方式 (住港島半山老房子、去蘭桂坊、駕Volvo、喝Beaujolais、看《 馬克白 》歌劇……),然而橫看豎看,嘉強、劉軍和丹媚,都不像思想成熟的高學歷人士。

不過,也許陶傑所要描繪的,正是香港留學生的本位主義、中產階級的虛有其表、靈慾不一致的現象也說不定?只是,這樣的故事,身邊已多的是,用不著翻書。陶傑能不囿於 「作家」 這身份,身體力行進行跨界
別創作,是令人佩服的,然而,當 「兩性關係」 在書店的分類中,成為跟文、史、哲平起平坐的欄目時,談論男女關係,務須有非常獨特的觀照,才能得到讀者的青睞了。

■ 撰文:楊秀慧 (特約作者)

--
越界 C19 香港經濟日報
2004-01-07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